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胆取石 > 保胆常识

胆囊的组织结构与解剖(5)

时间:2016-09-06 23:41:47  来源:  作者:密雷

第三节 胆囊结石的成因

   胆囊结石是胆道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70%~80%)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以及核心形成和胆囊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

  胆固醇过饱和机制
1、胆汁的成分
      应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对胆汁中的成分进行分析,肝胆汁中水约占97% ,除了水之外,还有胆汁酸、胆红素、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胆汁的颜色是由胆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
2、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维持体内脂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需要肝脏每天合成16~32g胆汁酸,但正常人体肝脏内胆汁酸的含量仅为3~5g。因此,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可弥补胆汁酸的合成不足。每次餐后均可进行2~4次肠肝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够发挥最大限度的乳化作用,以维持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若腹泻或回肠大部切除等原因,导致肠肝循环被破坏,其一会影响脂类的消化与吸收,其二由于胆汁中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极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3、胆固醇分泌合成与代谢
      除大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外,全身大部分组织器官均可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的合成能力最强,约占总量的75%以上。乙酰辅酶是初始原料,其合成酶系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和内质网内。胆固醇的合成过程极其复杂,有30多个步骤的酶促反应,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个阶段:乙酰基(C2异戊二烯(C5鲨烯(C30胆固醇(C27)。大部分合成的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变为胆汁酸,并通过胆道排泄至肠道,帮助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这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通路。胆固醇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可转变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糖、脂、蛋白质的代谢;在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可转变为雄激素及少量的雌激素,转变成二氢睾酮或雌二醇后
发挥生理作用。胆固醇在肠黏膜细胞内可转变为脱氢胆固醇(VD3原),最后转化成25OH,调节钙磷代谢。在肝、肾上腺皮质和小肠等组织中,胆固醇与脂酰CoA成胆固醇酯。 在血浆中,胆固醇接受卵磷脂分子中的脂酰基生成胆固醇酯。小部分胆固醇经肠道细菌作用后经肠道排出。
4、磷脂分泌
      磷脂,为含有磷脂根的类脂化合物,是生命的基础物质。 其中细胞膜就由40%左右蛋白质和50%左右的脂质(磷脂为主)构成。磷脂对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磷脂可以分解过高的血脂和胆固醇,保持血管循环顺畅,被公认为“血管清道夫”。磷脂还可以将中性脂肪和血管中的胆固醇乳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微粒,溶于水中并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阻止多余的脂肪在血管壁沉积,缓解心脑血管壁的压力。
核心形成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具有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继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
胆囊功能障碍
     胆囊动力学异常主要包括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和Oddi括约肌张力增加,致使胆囊运动能力受损。胆囊黏膜功能的异常也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胆囊上皮不仅有主动吸收、分泌和改变胆汁成分的功能,而且能感受胆汁化学成分和其他化学信号的改变。有研究表明,患有结石的胆囊失去调节胆汁胆固醇溶解度的功能,胆囊上皮细胞选择性吸收胆汁中胆固醇和磷脂的功能也随之减弱(图 2 - 6、图 2 - 7、图2 - 8)。

1.jpg2.jpg3.jpg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喜讯!我院肝胆外科密雷教授参与评审的《内镜保胆手术指南(2021版)》重磅发布
喜讯!我院肝胆外科密
人民网-重庆频道专访——胆囊结石:“保胆”还是“切胆”
人民网-重庆频道专访—
重庆北大阳光医院密雷教授受邀参加高峰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重庆北大阳光医院密雷
我国第一本胆囊微创手术著作——我院密雷教授领衔主编《胆囊微创外科学》再获三位院士题词
我国第一本胆囊微创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