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胆取石 > 保胆常识

胆囊的组织结构与解剖(6)

时间:2016-09-11 22:10:32  来源:  作者:密雷

                  第四节 胆囊炎及其病理改变
    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囊病理改变,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病变。 根据有无合并胆囊结石可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根据胆囊感染、梗阻程度和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病因
     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胆管相通,而胆囊管弯曲、细长,易受外界因素导致梗阻,继之发生胆汁滞留和(或)细菌感染,从而发生细菌性或化学性胆囊炎。 若胆囊颈(管)梗阻导致胆汁持久潴留,胆汁原有的胆色素被吸收,代之以胆囊所分泌的黏液,并导致胆囊增大。白胆汁既可见于急性胆囊炎,又可见于慢性胆囊炎。也有少数病例无明显的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可能为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另外,胆囊周围脏器疾病也可引起胆囊受累发生炎症改变。创伤包括外科手术、灼伤等可导致急性胆囊炎。 在创伤时,由于疼痛、发热、脱水、情绪紧张等可使胆汁黏稠度增加,排空减慢。此外,当胰胆管共通管梗阻时,反流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被胆汁激活,与胆汁酸结合,也可激活磷酸脂酶,使卵磷脂转为溶血卵磷脂,两者作用于胆囊壁,产生损害。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90% 以上是由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引起,胆囊管梗阻导致胆汁滞留。胆囊三角区结构异常,周围炎症粘连、蛔虫钻入、肿大淋巴结压迫等也可造成梗阻。胆囊内长期胆汁滞留和浓缩,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性病变,加上细菌感染,即可形成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病理变化可根据炎症程度分为以下几种:
1、单纯性胆囊炎
  表现为胆囊壁充血,黏膜水肿,白细胞浸润,上皮脱落。该情况属炎症早期,如病因解除可自行吸收痊愈。该时期胆囊与周围并无明显粘连,解剖关系相对清楚。 如果在该条件下行胆囊切除术,易于手术操作,是急性胆囊炎相对最佳手术时机。
2、化脓性胆囊炎
  胆囊明显充血水肿,体积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表面可附有纤维素性脓性分泌物,炎症波及胆囊各层,大量中性多核细胞浸润,可有片状出血灶,严重时黏膜可发生溃疡,胆囊腔内充满脓液。如脓液随胆汁流入胆总管,还可能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造成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行胆囊切除手术难度会明显增大,出血亦多。而且在该情况下因胆囊三角结构不清,易造成胆管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3、坏疽性胆囊炎
   是急性胆囊炎的严重情况,胆囊明显肿大,胆囊血运障碍,胆囊壁可发生散在出血或灶性坏死,可伴小脓肿形成,或全层坏死,呈坏疽改变。
4、胆囊穿孔
   是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类型。 在坏疽性胆囊炎的基础上,胆囊壁(多见于胆囊底或颈部)出现穿孔,穿孔后可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膈下感染、内或外胆瘘、肝脓肿等,也可被大网膜及周围脏器包裹,形成胆囊周围脓肿,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常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或起病即是慢性过程。 经多次反复发作或长期慢性炎症,黏膜遭到破坏,胆囊壁粗糙增厚、纤维化、慢性炎细胞浸润、肌纤维萎缩、胆囊功能减弱或丧失,还可伴息肉样改变。 严重者胆囊体积明显变小,胆囊腔明显缩小(或充满结石),形成萎缩性胆囊炎。 该情况下,胆囊与周围脏器的粘连程度差别较大,较轻者无明显粘连,较重者则粘连广泛而紧密,但多数粘连较疏松,手术分离时不易出血。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胆囊炎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所见类似胆囊癌,易被误诊。 目前认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由于炎症和阻塞共同作用,导致胆汁经胆囊黏膜破损处渗入胆囊壁内,引起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胆汁中的脂质和胆固醇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并聚集成肉芽肿性病变。局限型胆囊壁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代之以结节性肉芽肿性结构,其中央为炎性坏死组织,间杂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外层为大量吞噬了脂质的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喜讯!我院肝胆外科密雷教授参与评审的《内镜保胆手术指南(2021版)》重磅发布
喜讯!我院肝胆外科密
人民网-重庆频道专访——胆囊结石:“保胆”还是“切胆”
人民网-重庆频道专访—
重庆北大阳光医院密雷教授受邀参加高峰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重庆北大阳光医院密雷
我国第一本胆囊微创手术著作——我院密雷教授领衔主编《胆囊微创外科学》再获三位院士题词
我国第一本胆囊微创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