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青笋、南瓜、莲藕、番茄、胡萝卜等;避免过饱;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油腻食物。
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吃含油脂的食物。油脂是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泄的“启动剂”,进食油脂可以刺激胆囊排空。如果长期吃素食,胆汁的分泌和胆囊的运动就会减弱,胆囊内的胆汁由于胆囊壁大量吸收水分而进一步浓缩,使胆汁的黏稠度增加,这样很容易形成结石。
2.规律饮食
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使得胆汁得以定时排出,不至于过渡浓缩,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胆囊内胆汁在晚饭后重新开始储存,若隔天不吃早餐,经过大约12小时的贮存、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而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由于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而不是淤积在胆囊内,不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高,不易形成结石。
3.避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同时,暴饮暴食还会引发胆囊发炎、结石移位或嵌顿引起胆绞痛。
4.循序渐进的减肥
如需减肥,建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忌不吃不喝。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
5.坚持适度运动
相关研究证实,运动能使胆汁分泌增加1.5倍,同时可以加强胆囊的舒缩功能。经常参加散步、跑步、打球等运动,可降低胆石病的发病率。
6、按计划体检
每年做一次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胆囊结石或者会发现将要形成胆囊结石的状态:有无胆固醇结晶、胆汁淤积。如果出现了胆囊结石,及时根据情况观察或治疗。

|